成果/Result
- 我国农村“小产权房”合法化的利弊分析被引量:11收藏
- 作者:张云霞
- 机构:新乡学院社会科学部
- 来源:《农业经济》 2011
- 关键词:小产权房 合法化 利弊
-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商品房价格连续飙涨,在大部分城市居民望房兴叹而政府又没有足够的保障性用房供应的时候,农村的小产权房悄然入市,并赢得了市民和农民的青睐。但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小产权房遭遇到了制度性障碍,小产权房还没有法律依据,...
- 内在价值、工具价值、系统价值辩证关系初探被引量:11收藏
- 作者:张云霞 崔越峰
- 机构:新乡学院社科部;新乡医学院社科部
-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 关键词:内在价值 工具价值 系统价值 辩证关系
- 摘要:在价值论领域,实际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形式,诸如内在价值、工具价值和系统价值等,这是从价值主体的不同选择以及对价值主体的不同作用的意义上所规定的不同价值形式。在现实性上,自利性的内在价值、利他性的工具价值和互利性的系统价值是...
- 农地规模化经营的内部动力研究——兼谈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的实现途径被引量:7收藏
- 作者:张云霞
- 机构:新乡学院社科部
-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
- 关键词:农地 流转 规模化 内部动力 实现途径
- 摘要:我国目前农地规模化经营的内部动力主要来源于农地比较收益降低导致的农地流转的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促进、土地规模效益的驱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及产业化经营丰厚利润的吸引等几个方面,我们应当抓住时机,适当地推行一系列发展农地规模...
- 日本农地规模化经营的实践、理论与启示被引量:6收藏
- 作者:张云霞
- 机构:新乡学院社会科学部
- 来源:《管理现代化》 2011
- 关键词:日本 农地 规模化 实证分析 理论分析 路径选择
- 摘要:日本发展农地规模化的主要措施包括:培植农地规模经营主体;实行具有农地规模化经营偏向的财政金融措施;建立健全专门性中介服务机构。其农地规模化实践有着重要的理论支撑。
- 农村居民消费现状与制约因素被引量:4收藏
- 作者:张云霞
- 机构:新乡学院社会科学部
- 来源:《经济导刊》 2011
-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 现状 制约因素
-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把扩大内需作为振兴国民经济的重要措施。而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启动和激活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农村经济绿皮书》分析指...
- “用工荒”与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被引量:3收藏
- 作者:张云霞
- 机构:新乡学院社会科学部
- 来源:《农业经济》 2011
- 关键词:农民工 权利缺失 权益保护 用工荒
- 摘要:"用工荒"实质上是民工权利荒,是农民工的诉求得不到满足和回应的"诉求荒"。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农民工依然未能摆脱低工资、低待遇、低保障、低权利的生存状态,诉求与现实之间的鸿沟进一步加剧了用工结构短缺。赋予农民工应有...
- 农地资本化的价值、约束与对策研究被引量:1收藏
- 作者:张云霞
- 机构:新乡学院社会科学部
- 来源:《求实》 2012
- 关键词:农地 资本化 价值 约束 对策
- 摘要:农地资本化有利于吸引龙头企业投资农业,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农村金融、优化配置土地资本的基础条件,是化解征地矛盾的有效机制。但农地资本化存在多方面的约束,如主体性约束、制度性约束、市场性约束、技术性约束等。...
- 农地的保障功能分析被引量:0收藏
- 作者:张云霞
- 机构:新乡学院社会科学部
- 来源:《农村经济》 2012
- 关键词:农地 保障功能 规模化 制度创新
- 摘要:在我国农地规模化的进程中,农地有着重要的双重功能。当前形势的发展使我国农地的保障功能重于生产功能,而且农地本身的保障功能确实十分出色,而农地之外的社会保障很难实行,所以农地规模化进程中的农地制度创新要首重农地的保障功能。
- 新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论趋向被引量:0收藏
- 作者:张云霞
- 机构:新乡学院社会科学部
-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全球问题” 生态论趋向
- 摘要:当前,面对严峻的"全球问题"和日益突显的生态危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实施"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富有时代特征的生态论趋向。在扬弃现代...
- 马克思和列宁的国家观比较被引量:0收藏
- 作者:张云霞
- 机构:新乡学院社会科学部
- 来源:《生产力研究》 2011
- 关键词:马克思 列宁 法兰西内战 国家与革命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 摘要:文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经典文献《法兰西内战》和《国家与革命》为线索,参考其他文献,分三个层面对马克思与列宁的国家观进行了比较。